同時,我們也會好奇跟自己一樣的人,在特定狀況下,如危急、緊張、崩潰狀等會有什麼反應?另一方面,或許我們也更享受那種站在安全的位子,以上帝的全知視角,看著節目中不同人物的互動,還可以在節目下方影片留言區,趁機說上幾句批評或玩笑話,卻完全不用負任何責任的掌控感。
尤其在阿姆斯特丹當地,更有個一定要去朝聖的觀光景點,由百年歷史的海尼根釀酒廠在1988年變身改建的「海尼根體驗館」(Heineken Experience),建築物完整保留了釀酒廠的字樣、海尼根歷史與釀造過程,當然還有不可錯過的品酒區,有機會來荷蘭的朋友可別錯過。此次海尼根在台灣打造了傳奇星酒吧,更是媲美海尼根體驗館的體驗,不只讓消費者飲用海尼根,更讓大家了解每一瓶海尼根背後的堅持。
Photo Credit: Heineken 再來,右側的三角形金字塔是「天然3原料萬花鏡」:享譽全球的海尼根,有一個獨特的秘密,就是始終只選用三種天然傳奇原料配方:水、大麥還有啤酒花。最後一關,我們來到「完美生啤吧檯」,現場有專業的bartender幫大家倒出完美比例的海尼根生啤,並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海尼根不為人所知的秘密與知識。文:Zephec 不管是台灣或是國外,我參加、演出過很多音樂節,在場館內或是藝人的後台休息區,經常會看到海尼根的蹤影,而今年台灣夏天前的一大盛事《Looptopia Music Festival——樂托邦音樂節》,當然也少不了海尼根的參與。從高處往下滑,重力與速度,讓我就好像是每一滴都純粹的啤酒,嘩地進入球池當中,好像到了夏天跳入美麗金黃酒色的泳池般清涼快活。同時海尼根也攜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Benicio Del Toro拍攝了好幾隻短片在場內四處播放,讓封印百年的品牌傳奇秘密在這裡全面解禁,徹底打開你對海尼根的好奇,突破大家對酒吧的想像。
現在,你也跟我一樣意猶未盡嗎?海尼根傳奇星酒吧將於4/22-4/29移至台北COMMUNE A7新時代都市生活空間,這個全球唯一的體驗,在這8天會限時免費開放,讓沒參加過的朋友也可以來好好體驗享受一番。能夠在這漸漸變熱的春末,暢飲完美生啤吧台流出零下溫度的海尼根生啤,那種暢心涼的啤酒風味,真的讓我freeze在吧台前面了。面對少子化問題嚴重的日本,也開始引入外籍移工。
移工人權的侵犯,再也不是傳統意義上針對道德層次的抨擊,更進一步的是國際社會,不分國家、政府、公民社會對於普世人權保障的信念,對此進一步做出許多半強制或強制性的政策、認證、制裁等。面對這些質問的勞動部,遊行過後發布新聞稿回應,內容約略為「引進方式仍宜回歸市場機制」、「完善移工在台工作及生活服務」、「強化仲介管理」等方式來草草回應遊行訴求,不禁令筆者思考,倘若勞動部想回到市場機制,那為何還要對仲介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強管理、管制? 雇主問題,更在整個聲明中一字不提。台灣固然是一個以自由、民主、人權立國的國家。這幾年來,面對外籍移工的剝削問題日益嚴重,也使得RBA在新版認證當中,將零付費的概念放入評估當中,並且要求企業聘雇外籍移工應遵循相關流程。
最終,勞動部也出面回應近年失聯移工人數趨緩,將會再跨部會協商加強措施,保障移工權益。責任商業聯盟(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亦是這些社會責任概念所形成的產物,特別對電子業、汽車業等供應商、大型公司進行相關認證的第三方機構。
但雷聲大雨點小,一開始在Dcard上萬人響應,最終僅百人到場,甚至不需要交通管制,淪為網友們的笑柄。台灣移工有什麼制度問題? 在移工大遊行後的脈絡下,台灣移工人權問題最大的莫過於仲介制度與自由轉換雇主兩項,前者導致移工必須賭上身家貸款天價債務,才得以到台灣工作.後者導致移工即便遇到惡質雇主,也難以逃離工作場域,被迫鋌而走險成為失聯移工。國際的趨勢 近年來,隨著社會企業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 , ESG)的概念興起,許多企業也開始注意到自身的品牌形象。在直接聘雇的部分,目前台灣僅有一間直接聘雇中心在台北西門町附近。
換言之,倘若今天其他縣市,如台中、高雄、花蓮等地區的民眾需要,將難以使用相關公部門資源,再者,直聘中心也並無法整合其他如移民署、健保局等中央機關一同處理移工來台問題,導致效率低下。然而,簽訂RBA的企業,多為電子業、製造業大廠,倘若重度依賴代工電子產品與零件出口貿易的台灣無法跟上這波零付費風潮,有極大的機率會使得這些公司無法通過相關認證,進而導致產品訂單銳減。當然,看似美好的制度,申請條件是困難重重。文:林廷宇(印尼新二代) 十二月初周末,反對增加新移工國發起遊行,抗議政府草率開放印度移工配額,提出四大訴求,要求政府與印度政府協議公開透明、正視失聯移工、社會安全、勞動環境問題。
這次遊行的訴求為廢除仲介制度,以及移工來台年限、不得自由轉換雇主等規定,當中更有數千人不分國籍族群,聲援受仲介與雇主壓迫的外籍移工。如大眾耳熟能詳的,使用新疆棉的企業會備受譴責,甚至發起拒買活動。
而台灣至今僅有四國,又以泰國為例,泰國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移工來台數量大幅滑落,恐在這大缺工時代,成為一大軟肋。相較之下,韓國與台灣最大的不同是,韓國亦是採取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的制度,減少移工被中介索取高額的仲介費,亦與數十個國家簽定國與國之間的移工合約,換言之,韓國有10幾種國家的移工得以引進,分散風險
最終,勞動部也出面回應近年失聯移工人數趨緩,將會再跨部會協商加強措施,保障移工權益。而日本保障的最低工資落於台幣4萬元以上,亦遠高於台灣的2萬6400元,更不用提家庭幫傭僅有2萬元的薪資。責任商業聯盟(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亦是這些社會責任概念所形成的產物,特別對電子業、汽車業等供應商、大型公司進行相關認證的第三方機構。當然,看似美好的制度,申請條件是困難重重。換言之,倘若今天其他縣市,如台中、高雄、花蓮等地區的民眾需要,將難以使用相關公部門資源,再者,直聘中心也並無法整合其他如移民署、健保局等中央機關一同處理移工來台問題,導致效率低下。但雷聲大雨點小,一開始在Dcard上萬人響應,最終僅百人到場,甚至不需要交通管制,淪為網友們的笑柄。
台灣固然是一個以自由、民主、人權立國的國家。面對這些質問的勞動部,遊行過後發布新聞稿回應,內容約略為「引進方式仍宜回歸市場機制」、「完善移工在台工作及生活服務」、「強化仲介管理」等方式來草草回應遊行訴求,不禁令筆者思考,倘若勞動部想回到市場機制,那為何還要對仲介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強管理、管制? 雇主問題,更在整個聲明中一字不提。
根據統計,日本更在2018年移工引入數量超過台灣,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何日本會成為繼台灣之後,移工的首要之選? 原因很簡單,日本正視缺工問題,除了保障最低工資以外,更放寬規定,只要工作年滿五年,滿足語言、技能測驗,得申請綠卡,把家人接來日本、自由轉換雇主,而這些多半是台灣所欠缺的。移工人權的侵犯,再也不是傳統意義上針對道德層次的抨擊,更進一步的是國際社會,不分國家、政府、公民社會對於普世人權保障的信念,對此進一步做出許多半強制或強制性的政策、認證、制裁等。
至於人權團體大力呼籲的零付費制度,日本亦與台灣不同,比起台灣的仲介收取高昂仲介費,日本多數費用都由雇主承擔。相較之下,韓國與台灣最大的不同是,韓國亦是採取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的制度,減少移工被中介索取高額的仲介費,亦與數十個國家簽定國與國之間的移工合約,換言之,韓國有10幾種國家的移工得以引進,分散風險。
這次遊行的訴求為廢除仲介制度,以及移工來台年限、不得自由轉換雇主等規定,當中更有數千人不分國籍族群,聲援受仲介與雇主壓迫的外籍移工。在台灣,外籍移工議題主要探討的多為藍領工人,而台灣的產業多為代工產品、精密零件等。然而,簽訂RBA的企業,多為電子業、製造業大廠,倘若重度依賴代工電子產品與零件出口貿易的台灣無法跟上這波零付費風潮,有極大的機率會使得這些公司無法通過相關認證,進而導致產品訂單銳減。文:林廷宇(印尼新二代) 十二月初周末,反對增加新移工國發起遊行,抗議政府草率開放印度移工配額,提出四大訴求,要求政府與印度政府協議公開透明、正視失聯移工、社會安全、勞動環境問題。
在直接聘雇的部分,目前台灣僅有一間直接聘雇中心在台北西門町附近。如大眾耳熟能詳的,使用新疆棉的企業會備受譴責,甚至發起拒買活動。
這幾年來,面對外籍移工的剝削問題日益嚴重,也使得RBA在新版認證當中,將零付費的概念放入評估當中,並且要求企業聘雇外籍移工應遵循相關流程。而台灣至今僅有四國,又以泰國為例,泰國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移工來台數量大幅滑落,恐在這大缺工時代,成為一大軟肋。
在世界各國,也開始掀起一波零付費(Zero Placement Fee)的風潮,即工人的所有入國費用由雇主支付,大幅減少移工跨國勞動受剝削的現象。台灣移工有什麼制度問題? 在移工大遊行後的脈絡下,台灣移工人權問題最大的莫過於仲介制度與自由轉換雇主兩項,前者導致移工必須賭上身家貸款天價債務,才得以到台灣工作.後者導致移工即便遇到惡質雇主,也難以逃離工作場域,被迫鋌而走險成為失聯移工。
國際的趨勢 近年來,隨著社會企業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 , ESG)的概念興起,許多企業也開始注意到自身的品牌形象。在台灣,藍領移工僅需要接受74小時的當地風俗訓練,而日本將這時間延長到4至6個月,更增加語言、技術、教育訓練等等,確保移工得以熟悉當地情況,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如不諳機械操作導致傷病,更甚死亡。面對少子化問題嚴重的日本,也開始引入外籍移工在敦賀站西邊,除了通往車輛基地的鐵軌外,還可以看到另一條分叉的鐵軌。
」 小浜・京都路線預計將有80%的部分是隧道,擔任保存會理事長的中野先生對隧道工程可能帶來的影響感到危機。正式決定的「小浜・京都路線」與仍在醞釀的「米原路線」 新幹線建設事務所的負責人(1978年)說: 「目標已確定,我們希望能盡快確定開工,根據實施計劃和具體計劃進行工作。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這片土地上廣袤的日本原始風景,與金澤東茶屋街一樣,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的傳統建築保存區。
中野先生也指出,在長達10年的工程中,「有害物質可能流入河川」。大眾運輸開通以後,以國家來說有了東京到大阪的備案,交通也更方便,但沿線居民跟環境通通都受影響,這又要算誰的? 對於那些居民來說,新幹線沒停就算了,還要一次施工十幾年,環境毀了、風景沒了。